close

光圈算是新手入門到單眼相機後很容易碰到的問題,像我這樣的新手也是花了很多時間看了不少文章才有點懂

光圈,用最直接的話語來講就是控制進光量多少的物件,所以當太暗時可以放大光圈,增加進光量,太亮時可以縮小光圈,以免照出來的相片太亮,光圈的運作原理其實就跟人眼的瞳孔是很像的

由下圖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光圈大與小的關係

而光圈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決定景深.所謂的景深其實可以解釋為背景的深度,所以淺景深,就代表著除了對焦的物體以外,背景幾乎都是模糊不清的,相反的,所謂的深景深,就是代表著背景的深度很深,所以可以把背景看得很清楚

那麼光圈跟景深的關係又在哪裡,怎麼可能只是調整進光量的多少就有辦法決定背景的深淺與否,藉由維基百科的詳細圖解,我大約看懂光圈與景深的關係了

下圖的解說算是非常的淺顯易懂,其實只要在焦距固定的情況下,所有能進到感光元件的光就是這麼的多,但是我們卻可以藉由控制光圈大小來決定進光量的多寡,所以由下圖就可以看出,當光圈越大的時候,什麼樣的光源都可以進來,變得說從最側邊進來的最模糊的光源也可以成像在感光元件上,所以在這個時候,若不是已經對對焦好的部分,都很容易會模糊掉,所以接下來就可以很容易地知道為什麼小光圈會可以讓背景比較清楚了,既然知道從最側邊進來的光源氏會模糊掉的,那麼乾脆就不要讓讓邊的光源進來,我們就讓那些可以清楚成像的光源進來好了,所以如此一來,縮小光圈就可以景深變深

1102px-Diaphragm.svg  

所以放大光圈,就可以讓景深變淺,以下就是所謂的淺景深

Jonquil_flowers_at_f5

縮小光圈,可以讓景深變深,也就是所謂的深景深

Jonquil_flowers_at_f32  

所以講到這裡,想必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常常看到網路上在講所謂的大光圈鏡頭了,許多人在玩所謂的大光圈鏡頭就是可以追求這種特殊的淺景深感覺

而光圈當然也有自己的量化法則,我們可以用特定的數據來衡量光圈的大小,這種數值就稱為光圈值

依照維基百科的正確定義,應該要叫光圈(系)數吧,計算方法為:鏡頭焦距/光圈直徑

所以一般可能就出現以下的值,1,1.4,2,2.8,4,5.6,8,11,16,22,有可能一開始就鏡頭焦距/光圈直徑為1:1,所以出來的光圈值為1,而接下來的數據推演又是怎麼來的呢,由於每一級的光圈是縮小原有面積的二分之一倍,所以理論上每縮小一級,光圈直徑就會變成原來的根號2分之一倍,所以照一般的程序走,光圈面積會縮成原來的1/2,1/4,1/8,1/16......,而因為是直徑的關係,所以縮小後的直徑會剩為原來的1/1.4,1/2,1/2.8,1/4......,然後再配合著光圈值的算法:鏡頭焦距/光圈直徑,縮小後的光圈值就會變得原來1,1.4,2,2.8......,下圖就是光圈縮小的運作過程

(PS 一般我們會寫成f/2,f/2.8,f/4,這種形式來代表光圈值,表示法為f/N,其中N就是為光圈值的大小)

所以看到這裡就會有人想問,為什麼光圈每縮一級就是面積變為二分之一,然後不能是其他值嗎,根據我看維基百科的想法後,我發現這是有可能的,每縮一級光圈面積小二分之一的是屬於"標準全級光圈值尺度",而像我現在用的Canon650D是屬於"典型三分之一級光圈值尺度",所以我的可調光圈值為3.5,4,4.5,5,5.6,6.3,7.1,8,9,10,11,13,14,16,18,20,22

所以總結說了這麼多,其實光圈值就是,要大光圈,光圈值要小,要小光圈,光圈值要大,我覺得這是新手很容易搞混的地方,我剛開始在看調配光圈時也是在那邊沉思到底是要調大還是調小,畢竟這兩個是相反的東西,真的很容易搞混,不過現在再自己寫過這篇網誌後,倒是比較適應光圈大小與光圈值相反的這種關係了

然後接下來就是自己測試光圈值與景深的關係了,測試光圈為f/3.5,f/6.3,f/10,f/22

f/3.5

IMG_0593  

f/6.3

IMG_0598  

f/10

IMG_0602  

f/22

IMG_06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onglager2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